产品展示
关于我国的89式自行反坦克火炮我有话要说
原标题:关于我国的89式自行反坦克火炮,我有线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我国的首艘国产航母被正式的交付给我国海军。看着这艘巨无霸航空母舰,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了那段激昂慷慨的日子,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正是无数军工人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才换的了我国国防事业如今的成就。而在这众多成就中,我想到了我国自主生产的89式自行反坦克火炮,并不是因为这件武器装备有多么的先进,而是就在不久之前,2015年的11月11日,在第39集团军某炮兵团为这位服役多年的老兵举行了隆重的退伍仪式。关于坦克,对于我国的军迷来说都有着复杂的情感,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我国武器装备的落后,很多时候我们正真看到坦克都只能束手无策,靠着士兵们去用炸药包去炸毁坦克,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伤亡很大,后来在我国的立国之战中我国更是认识到了武器装备的重要性开始全力发展我国自己的武器装备建设,而反坦克武器更是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环,当时在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都看到了坦克的重要性开始大力的发展坦克,而在那个时期苏联坦克组成的钢铁更是震撼人心,其数量更是达到了4万多辆。所以为了制约坦克,各国也在积极的研发反坦克武器,我国也是不遗余力的发展着属于自己的反坦克武器,而在众多反坦克武器之中89式自行反坦克火炮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对于这位曾经勋章无数的老兵,我有许多话想对他说。
还记得那段时候,我国有了好武器一定会是把它藏得严严实实的,平时我们都特别难看到他们。也就只有阅兵的时候我们大家可以大饱一下眼福,就像今年阅兵首次亮相的先进导弹等武器装备。而89式自行反坦克火炮的首次亮相也是在199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或许有的人当时还以为这是一辆坦克,但是炮塔又特别高看起来和坦克不像,我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看阅兵的时候也误认为这是坦克,后来长大后在接触到更多的军事知识后,才发现这是货真价实的“反坦克火炮”。在理论定义之中,坦克与自行反坦克炮的最大区别,是用途不一样。坦克的主要用途是地面突击和反突击,要跑起来打;自行火炮的主要用途是反突击,基本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等敌军装甲部队靠近时发起攻击,安装底盘的目的不是跑起来打,而是方便行军且能快速投入战斗。这就使得他和坦克的外观看上去很像,也是很多人初次见面误认为他是坦克的原因了。
从外形上看,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炮塔要比坦克炮塔高,而且布置更靠后,这主要是考虑到人员出人及炮弹的搬运,战斗室的位置被移到了车尾。此外,车尾还像步兵战车那样,开了一个尾门。由于战斗室占用了尾舱部分,发动机就被挪到了车首部位,于是就有了发动机前置,驾驶员在左、动力舱在右的总体布局。所以,简单来说,89式自行反坦克炮就是一辆扛着反坦克炮的履带式装甲车。与自行反坦克炮不同的是,我国坦克一律采用驾驶室在车首中部、动力舱在车体尾部的总体布局,中间空出来的部分就是战斗室,这样的设计虽不方便进出,但驾驶员却能获得更好的视野,而且车辆快速机动时的整体平衡性好、质心居中,尤其在行进间射击时,火炮的后坐力会被车体与地面形成的杠杆效应抵消掉,所以坦克的战斗室会被安排在车体中间稍微靠前的位置。与当时服役的一代和二代坦克相比,自行反坦克火炮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是车首下装甲板上装有简易土铲,可别小看这个技术上的含金量不高的设备,它可在30分钟内为自身挖好掩体,假如没有这个设备,则需要4名乘员耗时半天才能完成,浪费体力不说,还容易贻误战机。但就是这样的技术上的含金量不高产品后来还被用到了99A主战坦克之上。
从内部布局看,89式自行反坦克炮采用4人制车组,比三代坦克多了一个装填手,但这并不是因为技术落后,而是来源于不同的作战需求。坦克追求的是高射速、强火力,所以大多采取了自动装弹机。此外,坦克在行进过程中颠簸较大,人工装填不仅速度慢,还容易误碰炮弹引信,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自行反坦克炮一-般为静止射击,不存在车辆颠簸时误碰炮弹引信的情况,而且在射击时需要频繁地更换弹药品种,这使得它更适合采用人工装填方式,但为了更好的提高人工装弹效率,还是在炮塔尾舱安装了一部半自动供弹机。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乘员布置及内部结构,也与主战坦克不同,除了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外,炮长位于炮塔左前部,车长位于左后部,装填手位于炮塔右部。在炮塔左侧内壁、右侧内壁上装有通信设施,由一部带保密机的CWT-167D型坦克电台和一套FTZ86--200型自行火炮单炮通话器组成;炮塔顶部内壁则用来安装炮控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
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底盘结构与当时的履带式装甲车十分相近,由于使用了一些当时的新技术,所以驾驶感受明显优于第一代坦克,基本与二代坦克相似。车辆动力系统采用了一部520马力12缸水冷柴油机,单位功率接近17马力/吨,比当今的丰田霸道越野车还好。由于发动机与车体 89式自采用橡胶缓冲装置连接,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作时的噪声和刚性冲击,再加上发动机和传动箱、主离合器和变速箱、变速箱和转向机之间采用了当时最新研制的叠片式膜片弹性联轴器连接,静音效果:和驾驶舒适度比59式坦克有明显提升。
而按理来说89式自行反坦克火炮在1989年的时候就已经服役了,那为何直到1999年的时候才进行了首次露面,这就要从我国当时的战略思想来说了,好武器在平时的时候藏起来,关键时候用才会显出出其不意的效果,我倒是认为,这和我们国人的传统思想也有点关系,毕竟我们有了好东西都喜欢藏起来自己悄悄地看。
说到这儿,也有人会好奇,反坦克武器我们不是有火箭筒这样方便的武器吗?为何还要费神费力的去研究这样一个和坦克很像但却又不是坦克的东西,还不如多造一些坦克,这样打起仗来还能多一点坦克用。而这就要从我国对于反坦克武器的迫切需求说起了,1969年,著名的珍宝岛战役爆发后,苏联的钢铁洪流就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从70年代开始,原有的很多反坦克武器逐渐落后,我国坦克工业又十分薄弱,各大军工科研单位都在积极探索防御坦克的办法。正是后来被大家熟知的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的支持下,诞生了专门为T-62坦克“量身定制”的“营82”无后坐力炮;设计师要求该炮能在1000米距击穿T-62坦克正面装甲、射速能在T-62坦克接近我军阵地前开炮两次。有了这款从实战中来、到实战中去的反坦克武器再加上其他反坦克武器不断成熟,中国军队开始逐渐掌握抵抗苏联钢铁洪流的办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先进的T-72坦克的出现,使得刚刚形成的战略平衡又被打破。为此我国军队急需一种全新的反坦克武器,在这样的因素限制之下,89式自行反坦克炮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1977 年,五机部组织了一次论证会,由常规兵器领域的24位顶尖专家参与讨论,主要议题是确定新型反坦克炮的口径。据与会者回忆,当时装甲兵和炮兵对新型反坦克炮的口径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炮兵希望得到威力更大的武器,主张研发130毫米火炮,而装甲兵则以我国缴获的T-62坦克115毫米主炮为参考,提出研发120毫米火炮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炮兵和装甲兵的意见得到了统一,决心研发一款120毫米的高膛压火炮。随后,五机部召集主管部门及使用单位的同志召开了一次总体论证会,研讨开发120毫米高膛压火炮的意见并正式形成决议。
1978年劳动节前夕,五机部向军方提交了关于新型反坦克炮研发的论证方案,决定同时研制120毫米坦克炮和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并且两种火炮采用同一种药室和弹药,两个项目同时进行、相互借鉴。这一方案得到了军方认可。之后,120毫米坦克炮和配套的弹药研制工作进展顺利,而自行反坦克炮项目却因技术匮乏及经费不足而进展缓慢。
1979年,装甲兵引进了105毫米坦克炮,于是当时在行业内产生了一种论调:“既然已经引进了105炮的先进的技术,原来研制的100滑和120滑都不用再搞了。但另一种观点却认为:“105炮虽然有先进的地方,但国外不会给我们最先进的东西,而且我们自主火炮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不能停下来。“于是,五机部为此成立了专项课题组,从50个相关的单位中选出24个单位,进行了高膛压测试高强度炮钢、身管自紧技术的论证和研究。研究结果为,当时从国外引进的105毫米火炮身管自紧技术是机械自紧,而我国自主研发的120毫米坦克炮采用的是液压自紧技术,而且当时我们在火炮身管热护套技术上又取得了一些突破,火炮身管热护套能防止火炮身管弯曲,对射击精度影响很大,将来可有效提升坦克炮的性能。到了1979年2月19日,120毫米弹道测试炮打响了国产高膛压火炮的第一炮,这为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大规模研发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常规兵器领域的履带式底盘、大功率柴油机等方面也取得新进展,加上之前120毫米坦克炮已经取得的成果,我国第一款自行反坦克炮的研制工作变得水到渠成。1983年,承担火炮研制任务的兵工厂,对120毫米坦克炮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在保留原有药室结构的前提下,重新设计了热护套、抽气装置,并研制了尾舱供弹机、炮控系统,使火炮能适应车内空间;将火炮身管加长至6.25 米,以更快的炮弹初速提高穿甲能力;并且为车辆加装了当时国内很成熟的火控系统和通信系统。中国第一款自行反坦克炮最初的样车就这样诞生了。
在1984年底的时候,第一轮样车送到北京参加“七五”期间反坦克武器展览。由于该车配备了当时国产坦克装甲车辆中口径最大的加农炮及较先进的火控系统,因此,一亮相就引起各方专家的高度关注。该样车还于1985年4月和1985年5月,在北京某靶场向和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进行了两次射击表演,受到军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但是,好的武器还是要和同行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一切,就在1986年的时候,作为对外军事交流的一部分,我国和美国在北京某靶场进行了一次穿甲弹技术表演。美国的最大的目的是向中国推销自己的穿甲弹。试验开始后,美方人员发射了一枚美制钨镍铁合金穿甲弹,在规定距离攻击60度倾角的220毫米均质钢板,但这一发炮弹没有将钢板打透。随后轮到中方表演,中方演示人员也发射了一枚钨镍铁合金穿甲弹,结果一下就把目标钢板打穿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原本欢天喜地地来推销自己的产品,结果却发现别人家的要比自己的还要好,由此我们就能想象到美国人当时的心情了。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89式自行反坦克火炮的威力确实很强。
后来在1990年的时候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120 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武器系统设计定型”。不久之后,该型自行火炮正式装备炮兵部队,有效提升了陆军的反坦克作战能力,并使我国变成全球上为数不多的装备先进自行反坦克炮的国家。1999 年,89式自行反坦克炮在阅兵式上高调亮相。然而,作为坦克缺乏时代的反坦克武器,在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与三代坦克一起通过广场的那一刻其未来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
随着三代坦克的诞生,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一些技术日渐显得落后。该车在第一轮样车的研制中,直接加装了与6911式坦克相同的火控系统,而在二轮样车上,则采用了激光测距与瞄准合一、双向机械装表式简易火控系统。这样的火控只能保证1500米距离静对静射击首发命中率70%以上,当目标距离达到2000米时,首发命中率便下降到50%。虽然89式自行反坦克炮在后期型号中加装了测瞄合一炮长瞄准镜、炮长微光瞄准镜、车长昼夜观察镜、驾驶员微光夜视仪等设备,但综合技术指标仍难抵挡三代坦克组成的突击集团。其不仅火控技术落后,防护能力也存在先天缺陷。89式自行反坦克炮全重31吨,其中底盘19吨,炮塔和战斗部分12吨,全车既没有加装任何复合装甲,车内还堆满了各种弹药;综合个头和重量,用“薄皮大馅来形容颇为合适。除了火控及防护缺陷外,该车机动性也有所不足,履带式底盘仅能做到“走起来、跑不快,而三代坦克在设计之初就提出要实现0至32千米加速度的硬指标,目的是规避来袭的反坦克导弹。与当代主战坦克相比,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不论在火控技术、防护能力,还是机动性上均处于劣势,诞生之初的优势早已随着三代坦克技术的进步不复存在。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而现在我国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新时代的宠儿99A,在今年阅兵的仪式上99A也接受了检阅。而现在,我想对89式自行反坦克炮说:谢谢你曾经保护过我们,现在我们已拥有了更先进的武器,我们的海军拥有了两艘航空母舰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海洋;我们的空军拥有了歼-20、歼-16、歼-10C、轰-6等先进飞机,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天空;我们的陆军拥有了各式各样的先进导弹、战车、,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陆地。请您放心,我们肯定更好地保卫祖国,您可以休息下了,请您和我们大家一起见证祖国的强大,也请您来监督我们。